彩线纤手翻飞过,花鸟翩跹引客来。田东县义圩镇的山水孕育出了灵巧的绣娘,在这宁静的七里小镇,凌漫丽与刺绣为伴,用一针一线绣出了一幅幅传承与发展的壮丽画卷。她不仅是七里刺绣的传承人,更是在古老技艺中探索新径的先行者。
凌漫丽(左一)在2025年义圩彩调节刺绣展览上
搭建平台聚人才,让刺绣文化“实”起来。凌漫丽自幼受长辈熏陶,对刺绣产生了浓厚兴趣,那针线在长辈手中灵动穿梭,在她眼中如同神奇画笔。年少时,她便开始学习刺绣,从最基础的针法练起,刚开始手指被针扎得满是伤痕,疼痛常常让她夜不能寐。然而,对刺绣的热爱如同心中一团燃烧的火,支撑着她坚持不懈。每一次挑线,每一次穿针,一针一线中织就的是对匠心的执着追求。工作之余,她把绣品的照片发到网上,深受大家喜爱。2022年,投资460万元的七里刺绣基地竣工后,凌漫丽作为领头人,时刻思考着如何能将七里刺绣发扬光大。在义圩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支持指导下,凌漫丽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“漫丽志愿服务绣坊”,发挥示范引领作用,辐射带动全镇11个村建立刺绣坊,如今,义圩镇绣娘队伍已从原来的十来人发展到了现在上百人,还储备了2200多名刺绣后备人才。
展开剩余71%学员们在刺绣培训班学习
技艺传承焕生机,让刺绣文化“活”起来。在技艺传承方面,凌漫丽更是不遗余力。她深知,传承不能仅靠个人之力,需要培养更多热爱刺绣的人才。于是,她举办免费刺绣培训班,手把手教导学员,从针法基础到色彩搭配技巧,都毫无保留地传授。许多小镇青年和周边群众慕名而来,跟着她学习刺绣。凌漫丽还推动刺绣进校园,让孩子们从小接触、了解这门传统技艺,为刺绣传承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活力,将七里刺绣传统技艺发扬光大。
七里刺绣进校园
学生们学习刺绣
创新推广树品牌 ,让刺绣文化“壮”起来。七里刺绣有着悠久历史,构图精巧、色彩绚丽、针法多样,是当地的文化瑰宝。可随着时代变迁,传统刺绣面临发展困境,订单减少,绣娘们纷纷转行,这门手艺面临失传风险。凌漫丽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,她深知自己肩负着传承的使命,决心改变这一现状。
为了让七里刺绣走向更广阔舞台,凌漫丽大胆创新。她深入研究现代审美趋势,将时尚元素融入传统刺绣。在设计上,不再局限于传统花鸟虫鱼,开始尝试抽象图案与具象景致的融合,使作品更具现代艺术感。一幅幅新颖的刺绣作品,吸引了不少客人下单。她还积极拓展销售渠道,借助电商平台,让七里刺绣“飞入” 世界各地的寻常百姓家。从最初的小作坊生产,到现在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链,刺绣产品种类日益丰富,从服饰、装饰画到生活用品,应有尽有,满足了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。
2025年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系列活动中的刺绣展
经过凌漫丽的努力和政府的扶持,七里刺绣终于走进展览会。目前,七里刺绣已在百色市“三月三”非遗展、全区文化旅游南宁非遗展等参展18场次。2024年8月,七里刺绣还到广州参加了第32届广州博览会,让更多人了解了壮族七里刺绣技艺和绣品。同时,通过新华社、人民网、广西日报、右江日报等媒体平台,让七里刺绣声名远扬、享誉区内外。目前,该镇的刺绣坊接到区内外的刺绣订单达1800多幅(次),订单总额达38万元,有效带动全镇11个村98个屯3800多名妇女就业增收。截至目前,基地最大绣品(2.2米长、1.2米宽)以8888元的价格售出。七里刺绣已然成为助农增收的“助推器”。
凌漫丽用她的坚守与创新,诠释了传承者的担当,让七里刺绣在时代的浪潮中熠熠生辉,成为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闪亮名片,激励着更多人投身到守护优秀传统文化之中,让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。
来源:百色融媒、田东县义圩镇政府
发布于:北京市线上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